天山分南北 新疆无东西
一诚 2015.11.10
4、住乌市,游天池,逛巴扎
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都市。著名的天山天池,距市区约100公里,而市内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是外来人必游之地。
天山天池位于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是古时的一处堰塞湖。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公里左右,最深处103米。湖水来自雪山冰川,出天池以后称三工河,是山下的阜康县主要灌溉水源。
我是第二次来这里。上次乘坐的从旧游客中心到天池附近的老索道已不见踪影,这次从新游客中心坐了两段区间车到天池岸边,又坐一段区间车,再换高差约500米的新索道,升至马牙山海拔2700米左右的地方。放眼周边,只见座座怪石林立,棵棵苍松挺拔,颇具一番特色。此山最高处海拔3056米,据说山顶却是一片平坦的草原,不知确否。
在马牙山的观景台居高望远,天山山脉的东部第一高峰历历在目,那就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峰。博格达是蒙语“神灵”的意思。冰雪覆盖的三峰并立,雄伟而圣洁,从马牙山位置看去,恰是一个蓝天映衬的白色汉字“山”形。有人说是“笔架”形的,像倒是也像,但失气派,我想如果反过来把文人案头的笔架说成是“博格达”形的,或许效果更好。可惜羲之老师、真卿将军和孟頫先生均未曾到此一游,否则他们即景生情,就此随便丢上一半句话,“博格达”笔架也就千古流芳了。
从马牙山俯瞰天池,大体可见全貌,然而说实话,给人的感觉却远逊于远眺博格达。弯曲无声的一汪碧潭,被两岸嶙峋的高山夹持,显得形态渺小,气势微弱。回想来时乘坐景区的区间车沿“石门一线”峡谷,千回百转而到达湖滨,忽然面对宽阔天池澄清水镜,置身高耸云杉茂盛林间,眼界豁然开朗,心胸为之振奋,其乐何极!当年郭沫若咏《天池即兴》:“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正此意也。郭诗似乎还是黑白摄影境界,其实此地山水彩色艳丽,更加动人。
写到这里,又想说几句怪话了。天池岸边有一景,名曰“定海神针”,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来过天池,你能想象出那个“针”是什么样子吗?竟然,竟然是一棵肥头圆脑的大榆树!吾辈愚钝,着实不解。假如那是一株钻天的云杉,还差不多。
看见众多游人如我刚才一般傻乎乎地围着榆树找“针”,鄙人恍然之间悟出了些许道理,那就是一件事物的命名很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不歪则景不奇。于是联想到了乌市的国际大巴扎,那名字就起得好,带有浓烈的西域风情,惹得你一定要去,非去不可。倘若当初让我决策,叫成二道桥民贸商场,会是多么的失色黯然。
下午从天池回到市区以后,真是去了国际大巴扎。距目的地不远的路段就开始堵车,停停走走,蠕动蹒跚,可见大巴扎对于人流和车流的强大吸引力。还好,大巴扎内尚有泊车位置,工作人员疏导严格而有效。我们没有消费,拍了几张照片,那个建筑群的外观设计还是蛮有特色、颇为成功的。
在大巴扎的停车场,一位柯尔克孜族的司机朋友看见我们是外省车牌,客气地打问:是不是你们那里不给日系车加油?我说:没有啊。我如实回答了他的问题,然而我心头的问题,却没有问他。我知道,国家维稳与社会和谐的方方面面,大家都很关注,无须多说了。
5、可可托海的额尔齐斯大峡谷
可可托海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城东北的一个镇。本来顾名思义以为可可托海是一个大的湖泊,因为西北省份许多湖泊都叫做海,但是我错了。资料介绍,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森林”,蒙古语的意思为“蓝色的河湾”。一个音译的地名竟有两种民族语言的不同含义,似乎有些费解。不过我想,真有问题,可能也只是出在资料编辑笔下,相信实际上的可可托海必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既有森林又有河湾,无论是绿色抑或蓝色。
可可托海镇处在阿尔泰山脉南麓,山的北侧就是蒙古国了。一条额尔齐斯河从高山深谷流出,在本镇区域内穿过两个不大的湖,一曰可可苏海湖,一曰伊雷木湖(湖的末端有一座神秘的位于地下136米的水电站,其由来可歌可泣),然后一路西去,经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最后辗转汇入遥远的北冰洋。
依笔者见识,这里作为旅游胜地的最为诱人之处在于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尤其是其中发源了额尔齐斯河的大峡谷。此外,可可托海镇还有1950-1960年代稀有金属矿藏大规模开采遗迹,以及1931年8级地震留下的壮观而完整的断裂带,不过可能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游客才会对它们感兴趣。
额尔齐斯大峡谷,过去叫作“大东沟”,如今以新的响亮品牌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新疆北部引人入胜的5A级热门景区。当然,叫不叫“沟”绝非要害,譬如四川九寨沟,好像并无改名的意向。以往默默无闻的深山老林里只要真有奇峰异水,必能招来八方宾客,赚得滚滚财源。
清晨凉爽,旭日初升,我们参观地质公园博物馆以后走向大峡谷。沟口视野开阔,我们漫步额尔齐斯河畔,高大茂密的白桦林扑面而来,与清澈湍急的流水相映成趣。层层叠叠的绿荫之下,河底的青色鹅卵石历历在目。伴着耳边欢快的水声,来一次透彻心肺的深呼吸,啊,好不惬意!我们来早了一些,再过20天,深秋的白桦树叶变得金黄灿烂,必将更加动人。
峡谷里山形奇特,巨大的花岗岩峰峦陡峭,表面却圆润平滑,其地质成因过于专业了,这里不作转抄,只说景观。标志性景观是神钟山,又名阿米尔萨拉峰,相对高度365米,形状酷似一座端庄的石钟。我立在它的脚下抬头望去,神钟山危乎高哉,令人景仰。即使退到狭窄河谷的对面拍照,没有广角镜头也还是难以囊括其全貌。
在神钟山斜对面高耸百米的石壁上,我们看到道道竖直平行的垂痕和点点凹凸分布的浅坑,那是夹杂于花岗岩的杂质成分脱落以后形成的迹象,地质公园把它称作“瀑布化石”。向着峡谷深处走去,杉树、松树、桦树和杨树,有的点缀于裸露山体的裂痕石缝,有的成片聚集在湍流滚滚的谷底河边。一路怪石嶙嶙,颇具特色,据说有骆驼峰、神象峰、神鹰峰、小石门、人头马面等等,且看各位的想象力如何了。
巡山阅木,看水听涛,可真是一种福气。峡谷落差明显,奔腾而下的河水左突右冲,在岿然不动的巨石上把自己撞得粉碎,发出震耳的轰隆。涛声回荡在峡谷,撼抖着游人的心胸。
从神钟山往上,一段乘车又一段步行,来到峡谷深处的季兰德温泉,然而不见温泉,只见附近正在大规模施工,也许下次再来时可以看见它的建筑成就,可以来一次温泉沐浴。由此上行百米,几块醒目的标牌提醒我们,这里已是不可随意进入的边境管理区,同时又有重要的景点卡拉卓勒瀑布。古时猴年马月大地震崩落的巨石阻塞了峡谷,上游来水聚集翻越直泻而下,两级落差合计达20米。瀑布呼啸着落入河道,掀起滚滚水雾,临近拍照的游人自然免不了一头雾水。
关于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额尔齐斯大峡谷的介绍中,总是强调这里盛产宝石,有很多宝石,有很大的宝石。我不懂宝石,但是我觉得峡谷中那些奇形怪状的巨石个个都是宝贝,都是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用心珍惜它们吧,一定要挖山寻宝吗?
我们住在可可托海宾馆,这是一座可可托海矿务局建于1950年代的二层苏式建筑,如今连同附近几座披着新衣的老旧砖楼都被定为富蕴县文物保护单位。小镇清静安宁,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繁华喧嚣,然而路边的许多雕塑十分醒目,吸引着远来游人的眼球,其中有矿工辛勤劳作的,有手风琴伴奏载歌载舞的,有歌颂和平友谊的,显然都是反映1950年代中苏关系蜜月时期的情景。走过额尔齐斯河上那座年迈的木桥,不远处就是记载昔日辉煌、功勋卓著的3号矿坑。宾馆服务员给了参观优惠券,但是3号矿坑近日并不开放。
从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的勘探开发到重要矿产的倾囊偿债,中苏之间的恩恩怨怨,沧海桑田,实在是一言难尽。如今苏式楼房也被改称“俄式楼房”:楼还在,“苏”没了。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可能年轻一代对此未必知晓。
我们享受了可可托海大自然的壮美山水,也应该铭记这块土地非同寻常的历史变迁。此行不虚。
6、喀纳斯湖及其附近的图瓦村
告别富蕴县的可可托海,我们沿着阿尔泰山脉南麓西行至布尔津县城,由此北上150公里,到达群山深处的喀纳斯景区。
喀纳斯就在我国陆地版图西北角高高蹶起的“鸡尾”处,位于阿尔泰山脉主峰——友谊峰以及奎屯峰的南坡。天雨飘落,冰雪消融,为喀纳斯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湖水流入喀纳斯河,再汇入布尔津河,又汇入额尔齐斯河。喀纳斯是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又一条重要支流的源头,不过它不必像可可托海大东沟那样改换名牌,喀纳斯自己早已声名远扬了。
到喀纳斯,首要的节目自然是看湖,可以乘船扬波在水面看,也可以登上湖边小山俯看。
景区导游忽悠人们坐船的一个理由是有可能看到水怪,说此地的图瓦人牧民村长乘船在湖上亲眼见到水怪,有那么那么那么大,那么那么那么长。其实,喀纳斯湖水怪已经炒作二十几年了,未见任何可信的证据。近年一些媒体包括个别权威媒体也参与了喀纳斯湖水怪的炒作报道,若干专家教授也进行了考察研究,其中比较可信的判断为“大红鱼”。鉴于一般乘船游客有幸遇见大红鱼的几率微乎其微而趋近于零,我们选择上山。
山在湖的西岸,名为卡拉开特山,海拔2050米,比湖面高出大约700米。乘坐区间车到达山腰,然后踏着木栈道向山顶步行,走走歇歇,看山看湖,拍照摄像。眼前这风光比站在马牙山上看天池要好得多,显得壮阔开朗。遥望北方,重重群山的那一边是异域他乡,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3国与这里相邻。晴空覆盖的湖水泛映着蓝光,静静地从源头雪峰蜿蜒而来。湖边码头停泊许多游船,远远看去微如粒米。有的船正朝湖的中央开动,汽笛声悠悠传来,添了几分生气。回首南面下游,喀纳斯河两岸尽收眼底,繁茂的树林伴着弯曲的水道奔向我们来时的方向。我们知道,河流沿线有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等精美景点,那是要乘区间车逐站下去观赏的。
多年以前来过喀纳斯,曾见到山头有一小亭,名曰“观鱼亭”。这次再来登顶,“观鱼亭”已然变身“观鱼台”了。相比之下,原来的亭的造型设计较小较平和,如今的台的造型设计较大较奇特。湖中有“怪”尚未可知,山巅有台却先从自身“怪”起了。台内有石碑,碑文讲了此建筑物叫台不叫亭的3个理由,我似懂非懂,且不作深究,抓紧继续看景为要。不过两篇碑文我都拍有照片,回家后学习了几遍。
在“观鱼台”,看见刚才路遇的一位中年壮汉背着80岁老娘也上来了。老太太说自己是甘肃民勤县人,到克拉玛依大半辈子了,此次是两儿一女共同陪伴过来的。驴友们连声赞叹老人太有福气,羡慕嫉妒恨哪!我激动地毛遂自荐,给他们拍了好几张全家福。
水平如镜的湖,白浪翻滚的河,绿林繁茂的坡,喀纳斯处处是景,美不胜收。资料介绍,“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而神秘的湖”,果不其然也。
喀纳斯之以蒙古语命名,因为这里历史上曾经是蒙古人的地盘,真的假的,总要弄一些个与蒙古先人有关的故事说说,不足为奇。譬如,相传成吉思汗曾经征战到此并且喝了湖水,赞曰味道好极了,便问:这是什么水啊?身边将士答:这是可汗之水。据说“可汗之水”的古代蒙古语发音就是“喀纳斯”,于是领导同志拍板定案:这湖就叫喀纳斯吧。此说姑妄听之。
还有一个传说,成吉思汗驾崩以后,遗体就水葬在喀纳斯湖。哎呦老天爷!这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内蒙古伊金霍洛草原的成吉思汗衣冠冢实际上连衣冠也没有,都能搞到偌大阵势,而喀纳斯湖底竟是大汗金身所在,那么喀纳斯景区的门票还要飞涨到什么水平?说实话,喀纳斯好是真好,然而门票和区间车票也太贵了,笔者享受65-69岁老人半价优惠,也都有些心疼呢。
喀纳斯湖附近有几个出名的村庄,一个是喀纳斯村,一个是禾木村,一个是相邻哈巴河县的白哈巴村,集中居住着大约2500图瓦人。图瓦人的由来比较复杂,如今被划定为蒙古族的一个特色分支。最近的喀纳斯村大概是被湖光山色抢了风头,几十公里以外的后两个村庄却成了摄影家推崇的绝佳取景地,分别都号称“西北第一村”。那些原始古朴的木屋小村坐落在松林桦林环抱的山谷,村头炊烟缭绕,山头云雾飘渺,一片祥和幽静之中移动着图瓦人的马匹和牧群,随季节更迭,山林变幻着不同的颜色。
白哈巴村和禾木村都被列入我们的行程之中,但是施行起来却不如意。由于禁止自驾车进入白哈巴村,我们买了昂贵的区间车票,又办了严格的边境手续,坐一辆大巴过去,仅仅在几个代表性景点给了很短的时间仓促拍照,以示到此一游而已。至于参观禾木村,鉴于管理部门对于自驾车限制的极端苛刻和区间车路线安排的过分荒谬,只好放弃了。这是我们新疆一行最感遗憾的事情,以后还有机会弥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