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旅游好歹刍议
2015-09-26 21:03:41
  • 0
  • 2
  • 16

老人旅游好歹刍议

                                           一诚 2015.9.26          

 

(一)旅游,有什么好的

这些年来旅游时兴得很,尤其是退了休的老人。老哥们儿老姐们儿见面,不忙寒暄天气,通常话题就是你最近又去哪儿啦?听说那个谁谁刚刚从哪儿哪儿回来,正慌着上网晒照片呢。

其实,旅游有什么好啊?哼哧哼哧地背个包包,拖个箱箱,疯子一样地钻进人生地不熟的深山老林,傻子一样地把平日菜市场一毛半块抠下的几个钱,慷慨奉献给比自己阔绰十倍的外人。分明花钱买罪受,到头来还被叫做“驴”?——“驴”呀,太难听了,如今反“三俗”,怎能容忍这么恶毒的谩骂侮辱?咱又不是美国民主党,岂能接受疑似为“驴”?

辛苦一辈子,退休还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老婆孙子热炕头,不是挺好么?在家十年好,出门一餐难。旅游外出,能指望吃一碗热汤面,一碟醋溜土豆丝么?跟团吧,蜻蜓点水,跑马观花,还要挨宰生气。不跟团吧,两眼一抹黑,浪迹街头,食宿无着,你连政府的救助站都找不着。

花甲之年,浑身的零件老化,有人不服气,迈开沉重的双腿,睁大昏花的两眼,步履蹒跚地晃荡着,在海边摆个老鹰展翅的pose,一跳两寸高,甚为得意。对了,还要唱红歌,尽管有些歌词认真念念仔细想想很不是味儿,但是大喊大叫唱出来倒也顺嘴,让中学时代的革命旋律在21世纪的天地间回荡,足以瞬间年轻50岁。知道吗?这可是人类历史最后一代吼歌唱红的大爷大妈。华哥那姐的粉丝们虽说年老以后也会唱歌,然而红歌在街头广场的失传,却是注定的了。对不对呀?

有时候,驴友们脑袋一热,就背井离乡,跑到了爪哇国。彼时彼地,文盲、哑巴、聋子三位一体,就更加糟糕了。聊以自慰之处在于,当上一回“老外”,强忍住黑白颠倒的时差反应,欣赏着那里人们尖尖的鼻头和洋庙尖尖的屋顶。最终,昏天黑地回到家,把印有MADE IN CHINA的洋货递给儿孙,然后倒在床上说,还是自己的老窝好啊。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你说这旅游有什么好?怎么?不同意?你说旅游好,就是好呀就是好?我不跟你斗嘴。邓爷说了,这叫做不争论。毛爷说了,要想知道梨子枣子杏子桃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哈哈,待我回头说服老伴儿出去跑一圈儿,回来再算账,你等着。

(二)旅游,有什么不好

夕阳无限好,辉煌在黄昏——这是历尽沧桑的老人们在晚年旅游中得到的切身感受。

有人说,旅游就是吃饱了撑的。此言不逊,但也不虚,还真是这么个理儿。旅游当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世间确有饥民走遍天下,但是那并非旅游,而是乞讨流浪。

想当初,我们饿肚子的时候,旅游不啻天方夜谭。那年头,谁有几个钱还不赶紧塞到嘴里咽进肚子?后来基本上吃饱了,然而有闲钱各地周游的又能数出几家?记得那时享受探亲假的职工可以报销火车票,却只限硬座,难得听说有谁自掏腰包买了卧铺。笔者年轻时候因公出差较多,那是可以睡卧铺的,但是卧铺票属于稀缺资源,真正搞到手也不容易,我有时也就不去费那个劲儿,干脆买硬座上北京,回兰州以后按照规定领取相当于中铺价格的补助RMB15元,心里感觉十分划算。

据查,30多年前的汉语词典上,还没有“旅游”词条。少数年轻人结婚时狠心挥霍一下,去京津沪汉大城市开开眼界,叫作“旅行结婚”,那是相当开明的壮举。若是带回两件从王府井或者南京路抢购的“的确凉”衬衣,好不得意,好不荣光。待到钞票更多了,腰杆更硬了,赶这个时髦的百姓逐渐多起来,旅游一词便应运而生,各级各地的旅游局随之闪亮登场。旅游,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了鼓励大家掏钱旅游出远门,政府绞尽脑汁腾挪节假日,于是乎前无古人的“黄金周”横空出世,演绎了无数气壮山河的假日奇观,譬如即将到来的国庆期间,北京八达岭上就有很大机率会出现一道真正惊心动魄的“血肉长城”。谓予不信,拭目以待。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达到衣食无忧层次以上的老人家不再甘守寂寞,要成群结伙激流勇进了。旅游企业的金睛火眼盯住了爷爷奶奶们的腰包,量身定制了诸多产品、海量项目和千条线路,各大景区里夕阳红团队的旗帜迎风招展,银发一族几成最为抢眼的风景,同时也难免被若干年轻游客们嗤之以鼻。

旅游当然是要花钱的,而且一分价钱一分货,景点、交通、食宿和导游的标准差异很大。羊毛出在羊身上,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开明的爷爷奶奶想通了,该花的钱要舍得花,留着也不能下崽子。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不可能永远供养啃老糊口的儿孙。今天的老人回想昨天年轻的日子,那是多么的贫穷困顿啊。儿女们现在的状况好得多,与前辈没有可比性。老人们牙缝里省下的钱,对于年轻人现在标准下生活水平的提高实在起不到多大作用。因此,想通了的老人就会义无反顾地走出去,想通了的儿女就会满怀热情地鼓励爹妈走出去。爹妈能够腿脚灵便走出去花钱游山玩水,比之躺在病床上让儿女伺候交住院费,可是天壤之别哟。其实,老人旅游一趟,无非十天半月就会回来,回来以后一定是满心愧疚地加倍殷勤地给儿孙做饭看家当保姆。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老人外出,常常是与自己的老朋友老同学结伴同行。老翁老妪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一辈子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如今偷闲几日,抛却寻常烦恼和家庭琐事,浏览名胜古迹,追踪故国奇葩,怎能不心旷神怡,兴奋异常,多做几次深呼吸?其中有心者还要提前做好功课,温习历史地理,预览民俗风土,可以算作是老年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课外活动了。如若走到国外,欣赏异域风光,思量不同国情,更使得炎黄子孙的胸怀里增添了几分理性与清醒,自豪与信心。你说,这一圈儿转得还不够好吗?这几个钱花得还不值吗?

最后,我想起一个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小小的傻问题:近年几次数十个老友组团出游,怎么总是老爷爷少、老奶奶多呢?老人旅游是好事,为什么老爷爷不来呢?老人旅游不是好事,为什么老奶奶跑得那么欢呢?那几个狠心让老爷爷在家看门浇花喂狗守空房,自己却勾搭着发小闺蜜肥姐胖妹浪迹江湖的老奶奶,你们站出来说说吧,我们洗耳恭听。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