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皮鞋的新事旧事
2013-12-24 20:43:06
  • 0
  • 0
  • 1

买皮鞋的新事旧事

一诚  2013.12.23

新事旧事,总是要从新事说起,而最后数数文字,却还是以说旧事为主。

其实,旧事也都曾经是当年的新事,不过许多事情当它属于眼下新事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很自然,很正常,很平淡,没有什么需要关注。等到若干岁月过去了,扭头想想,比比看看,或许又能悟出一些值得回味思考的东西。

买皮鞋的事情,可能就是如此之类。

  (一)网购买鞋的时候

   前几天学着网购买皮鞋,挑了一双顺眼的,价格打折挺多,便敲敲键盘点点鼠标,付款买下。几天以后鞋来了,打开包装盒,尚未试穿,老伴儿一眼就看出太大了。于是赶紧上网联系,卖家答应换鞋,但是往返快递费要我出。我说当然当然,接着按照卖家要求操作。又几天以后,小一码的鞋来了,穿上正合适。

   这一回合,虽说多花了38元快递费,还是觉得挺划算,挺满意,挺简单。比起跑市场选购,的确方便多了。垂垂老矣,还能这么买鞋,不禁几分自豪。

   (二)坐着试鞋的时候

跑市场,逛商店,曾经是我最害怕的事情之一。进了商场,我的腰部神经就疼痛难忍,已经成为条件反射。为此,老伴儿现在不再找我陪同逛商场,前些年强拉我逛商场的时候也是进了大门,就任我自选一个能坐的地方等着,她自己去满场子转悠。

我坐哪里呢?一般就是找卖鞋的地方,那里有凳子,只要脸皮厚度足够,就可以在那里打瞌睡,直到老伴儿有了收获或者没有收获地转回来。假如不只是干坐着,是真的买鞋,则服务小姐会热情而耐心地让你坐在那里试了一双又一双,最后真是让人不好意思不买。每每此时,我就忆苦思甜,夸起商场的人性化进步,让我得一软座,可以反复试穿试看试走,或者歇脚歇腿歇腰。

   (三)左右鞋面有别的时候

   比起如今在家上网买鞋的便利和商场坐着试鞋的舒适,那早年的买鞋经历可就差得多。太远的时候我也不清楚,只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距今有三四十年了。

   当年,买皮鞋属于一项相当郑重的决定。一双皮鞋要十七八块钱,而一双球鞋布鞋只要几块钱,故而一般情况下首选后者。我第一次买皮鞋是1974年,快当完第三年学徒的时候,每月挣30元,比前两年的23元和26元高得多,但还是要抠门儿攒上好久才行。

那时我所在的定西县城不卖皮鞋,需要跑到省城兰州。到了兰州,左挑右选,才发现所有皮鞋的鞋面都是一只平展而另一只褶皱,并且凡属同一种型号的鞋,鞋面平展的那一只鞋要左脚就都是左脚,要右脚就都是右脚。你即使一次买两双鞋,也休想凑出左右脚面都平展的一双。

挑来挑去,问来问去,才算长了足够的见识,服气了,成交了。不过,终究这是一双新皮鞋,蹬在脚上还是很得意很得意的。

啊,且慢得意。厂子里若干名学徒工竟然穿上皮鞋了,明显出格,不够艰苦朴素,涉嫌受到资产阶级或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一位领导同志要求进行调查统计,看看究竟有多少学徒工在穿皮鞋、戴手表。虽然此事后来不了了之,可毕竟给我们脑袋瓜子敲了警钟,皮鞋穿是可以穿的,但是切记不能太张扬,譬如走起路来别那么蹬蹬蹬地乱响。

  (四)仅能试穿一只的时候

   1980年代,穿皮鞋的思想倾向嫌疑不再突出了,沦为一般生活现象。可是买皮鞋的多了,就又发生市场紧张的情况。这时我已常住兰州,买鞋最近的地方是民主西路百货大楼。

   民百大楼的二楼卖皮鞋,那时候不兴如今的开放式售货,都还是柜台式售货,商品远远地摆在柜台后面架子上,顾客在柜台外面瞪大眼睛遥望着,大致瞄上了哪一种就谦卑地请求售货员拿过来细看,记住一定要尊称“师傅”哟——据说在临夏那地界,都是尊称“主任”的。

  星期天是顾客盈门的日子,柜台前人如潮涌,挤着喊着指着,一片喧闹。有幸挤到前面的人在柜台上一根根麻绳拴着的一只只皮鞋当中挑挑拣拣,选定型号,然后从售货员手中接过一只没有拴绳子的鞋,急忙左看看右看看,再金鸡独立式地弯腰穿到脚上试试,如果能从柜台上拿到一片硬纸板放地上踩一下就更加放心了。这一系列动作要求速度极快,因为旁边和后面还有许多人在使劲地挤着,嘶哑地喊着,期求“师傅”早些理会他们的呼声。

   有趣的是,让你试穿的那个型号的鞋,一定都是左脚的,其他商店里这一型号专供试穿的鞋也一定是左脚的,而另一型号的试穿鞋才有可能是右脚的。顾客同时试穿左右两只鞋的企图,当属过分要求,而无良之徒意欲从两家商店各偷一只凑成一双,更是痴心妄想。

那年头,左右脚面都平展的鞋已经有了,但很可能是人造革的,并非真皮。应该说,这属于一种进步的现象。

当年我常常购物的民百大楼现在变得说不清是个什么去处了,应该说,这也属于一种进步的现象。

多年以来,于不经意间,买皮鞋的方式发生了这样那样一些变化,应该说,这也属于一种进步的现象。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